搜尋此網誌

2007/06/20

地球的彼岸與此岸

葛皇濱
中國時報 2007.06.15 

近日中國時報針對斯堪地那維亞的幾個國家做了一系列報導,內容包括教育、思想、經濟發展、環境資源等各面向。報導的主軸則是圍繞在台灣所不熟悉的北海諸國文化傳統與人文面向:重視每一個人的主體性的社會、認真質樸的文化傳統、對於教育的重視、不迷信文憑主義、重視實質內涵勝於形式的社會文化…。報導中提到一位重要名字:葛隆維牧師(N.F.S. Grundtvig)。

葛隆維牧師是整個北歐傳統中,最重要的平民教育提倡者,相信「人民至上,自由第一」,認為人唯有自由才能彰顯神的大能,人唯有學習,才能學習自由、保持/維護自由。因此他創辦民眾高等學校,強調平民教育、提倡公民教育,各地的民眾高等學校便形成丹麥公民社會的重要基礎,後來逐漸發展出來的審議式民主(deliberate democracy)便是以此為基本操作場域。歐盟甚至有以葛隆維為名的終身學習方案。因此我們可以說,重視平民教育與公民教育的葛隆維傳統,為北歐獨特的社會文化的重要碁石也不為過。

台灣近年來也開始重視終身學習,大約十年前,台大數學系黃武雄教授等一批專家學者與教改人士,開始提倡「以解放知識、創建公民社會」為職志的社區大學,在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在台灣各地開花結果,發展出了數十所社大。同樣強調公民意識、終身學習的台灣社區大學運動,其實就跟地球背面、另一端的,二百年前開始的葛隆維民眾高等學校運動相互呼應。

我們發現強調「終身教育」、「公民教育」其實是台灣邁向已開發國家的重要關鍵點,但是在資源的分配上,卻相差天南地北,而有極度不均勻的情況。

在每年一兆五千億的中央政府預算裡面,大約有二千億左右的教育預算,但是每年中央政府編入終身學習的預算,卻只有四億元左右(根據民國九六、九五年政府預算書)。也就是說,終身教育的預算,每年只約占整體教育經費的○.二%,約占中央政府整體年度預算的○.○三%。這代表的是,三十歲以前的教育投資大約就占了整體教育經費的九九.八%,而中央政府的年度預算,每花三七五○元才有一元是挹注在成人教育的經費上面。

筆者從事社區大學工作將近九年的時間,曾聽過一件趣聞,一位教授飛了半個地球到北歐以後才發現,怎麼會有這麼美好的國家?仔細了解以後才知道,原來因為他們有社區大學的傳統!回到地球的此端以後,才開始覺得社區大學運動很重要,開始重視身邊已經發展數年的社區大學運動。

台灣社區大學正是呼應者北歐的葛隆維傳統,正形塑著台灣草根公民社會,北歐文化的重要推手就在你我身邊,不假外求。地球的此端與彼端,或許距離沒那麼遠,缺的是您的關心與支持。

(作者為新竹市風城社區大學副主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