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緣起
初春的三月,一封信件讓我們有機緣認識了一群有趣的中正大學學生。信件由擔任外文週總召的敏翰所寄,邀請我們於中正大學外文週期間進行一場演講活動。內文誠懇的說明著他的想法:中正學生因地處嘉義縣民雄鄉,相對於北部學校取得資源及活動參與較為不足,校內學生對於一些國際活動的參與度、了解度仍比國 內 其他大學學生有所不及。希望可以藉由此次演講活動,提升學生對於國際志工的參與度。並將國際志工的經驗劃約成「英語學習環境」、「拓展國際視野」、「創新 新思維」三大面向帶給學生不一樣的想法。
令人感到興趣的是,敏翰對於自身的在國際參與度的不足,和想要改善的心,讓我想起自己大二時對於學校不滿但又提不出具體作為的樣子,相比之下,他們似乎有著不太一樣的思考模式。這讓我想要理解現在的學生,是不是像一般想像的草莓族一碰就爛,還是其實有另外一種樣貌?
籌備期間
確定演講安排之後,我便開始著手準備資料,籌備的這段過程中學習到獲得許多。不過,在拾穗之前還是得先彎腰。剛開始的準備就像盲人摸象般,一邊摸索、一邊試圖蒐集有用的資料。但這些資料,雜亂而繁多。令人苦惱的是,負責籌備的伙伴沂萍以及我,希望帶給學生國際 志 工該有的理念及作為,但是對國際志工的不熟悉,讓我們很難在其中理出頭緒。一陣無力感湧上,原本的興致,一直被煩瑣的資料慢慢磨去。如何將我們的演講,與 中正大學、與學生做連結?這又是另外一個難題,我們不斷的查詢相關的資料,並思索該怎麼樣去說明?接連而來的問題,似乎在挑戰我們想不想做的決心。
除了文字資料外,我們還準備過去前往印尼服務時所拍的紀錄片,以及一些需要大家共同討論的問題。籌備期間我們自己先將幾個紀錄片看了好幾遍,從中挑選出2009年所拍攝的影片《E-Mate09:遠方》(註1)。
這部紀錄片裡面用故事的方式呈現社區大學在印尼所做的事。一開始簡短介紹印尼及海嘯災難帶來的衝擊,之後由一位小女孩Baqis,為了找尋「亞齊省有多 少 人口?」的答案來展開,並串聯整個故事。中間穿插介紹在亞齊海嘯災後,社區大學及當地機構合作的意義及重要性,像是建立數位學習中心、帶領國際志工在當地 進行服務教學等等事情,讓台灣與印尼共同合作,走過災難並利用資訊知識的力量重建。影片最後,Baqis走進數位機會中心,當地的志工親切的詢問她需要什 麼樣的幫助,而她也因此接觸到網路這個強大的資識庫,從中學習。學生可以從中看到我們去印尼的目的與成果,也讓他們可以瞭解協會與志工團隊的努力。
影片之外,我們準備了問題讓大家討論,這部份我們從以前的演講記錄中尋找脈絡,並希望能藉由這些問題激起學生想要挑戰的心,不要只是在座位上聽演講,還 可 以透過討論去刺激自己原本的想像,並結合大家的共識來回應。所以討論題目多少有點爭議性存在,不論是台灣南北部的差異,還是台灣在世界的腳色,這些題目都 是為激盪不同的思維而產生。
中正初會
演講當天,頂著疲憊的姿態匆匆出了門,就怕耽誤了坐車時間。在高鐵上還是討論著演講的相關問題,已經沒有時間緊張了,僅剩終於要完成的衝勁及要與中正學生見面的期待。一下高鐵沒多久,就看見敏翰及靜芬拿著海報在出口處等待,令人感到貼心。敏翰自行開車到嘉義的高鐵站來載我們,一路上相談甚歡,並告訴了我們中正的一些情況。
他們在剛升大二時便接下了系學會的工作,籌備活動,讓系務順利進行。聽著他們介紹讓我驚訝,過去在學時到了大三才接手系學會,那時候帶的學弟妹們讓身為 組 長的我們憂心;但他們系上的學長姐是如此放心地讓他們引領系上發展。另外敏翰與靜芬也提到希望系上師資增加,及對於學校未爭取到五年五百億所帶來的影響感 到擔心之類的事情,聽見他們不擔心學業成績或是社團活動,倒是關懷著學校所發生的事件,令人感到欽佩。
演講前我們與系學會的部分學生共同餐 敘,聽他們說著最近在做的事,像是去外配協會實習或是到台北TED的部門學習之類,以及未來想走的路。讓我感到他們的 目標明確,比起我在大學時的玩樂,他們對於時間的分配有所規劃,不會讓玩樂耽誤課業,但也不會死讀書,還會想作些有意義的事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